行业信息
详细内容2
修复万亩湿地为万千鸟儿筑安乐窝
作者:新民晚报    点击次数:6750    发布时间:2015-01-08      【字体:
 


  长江口,崇明东,有个鸟儿乐园——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鸟类迁徙路线“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重要的中途停歇点和越冬栖息地——

开阔水域部分原为密密麻麻的互花米草分布区,现已成为越冬候鸟重要的休息场所

■ 白头鹤

■ 黑尾塍鹬

■ 斑嘴鸭

  崇明东滩,1144号国际重要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浪滔滔、野茫茫,却一度“风吹草低难觅鸟”。令人惊喜的是,2011年开始,大批迁徙而来的水鸟重现东滩。日前,记者深入崇明东滩的芦苇荡,听鸟鸣访鸟迹观鸟飞。这片面积达数千亩的湿地修复示范区,吸引它们 “重归故里”来越冬,不舍得再抛弃上海的安乐家。

  互花米草曾野蛮生长

  崇明岛东部滩涂湿地,是全球八条鸟类迁徙路线之一——“东亚-澳大利西亚路线”重要的中途停歇点和越冬栖息地,2002年被湿地公约秘书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春去冬来,大批迁徙水鸟和珍稀鸟类,如白头鹤、黑脸琵鹭、小天鹅、野鸭等,无比留恋浅浅淡淡的海三棱藨草和藨草,绵延十多公里的芦苇带及食物丰富的光滩,年年在此经停加油或落脚避寒。

  一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曾打破了这片宁静。以前,东滩滩涂上自西向东有序分布的芦苇带、海三棱藨草/藨草带、光滩和潮下带水域,后来曾面目全非,被单调稠密的互花米草取代。这种原产于美国东海岸的植物,生命力旺盛,耐盐耐碱,曾是固滩促淤“高手”。但其所到之处,却犹如“绿色沙漠”:密密匝匝的发达根系,底栖生物的生存空间荡然无存;根根如芒的锋利草叶,让小鸟无法立足;本地生命力最旺盛的芦苇也被“挤兑”得枯黄、萎靡,连连败退;轻浅的长三角特有物种海三棱藨草更是拱手让出地盘……

  到2010年年底,互花米草在崇明东滩达21平方公里,并仍以每年3至4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张。互花米草快速扩散,侵占了土著物种生长空间,对滩涂底栖无脊椎动物生长、鱼类增殖产生了严重影响,并对鸟类栖息地、食源地构成了严重威胁。

  打斩草“组合拳”修复湿地

  尽快控制住互花米草的扩张,是摆在崇明东滩保护区面前十分紧迫的问题。围割、火烧、水淹……互花米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为了解决“除草”难题,上海市科委、保护区管理部门和沪上多所高校联手为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入侵与扩张态势寻找对策,终于摸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除草“组合拳”,2011年开始用于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近岸的3000亩滩涂,通过一期、二期工程推广中试。该项目是《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互花米草生态控制与鸟类栖息地优化中试示范项目》,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被列入中央湿地保护补助项目,旨在对互花米草入侵的退化湿地实施物理治理和修复,遏制互花米草生长直至消除,对退化湿地进行水鸟适宜栖息地改造,恢复鸟类种群数量,恢复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质量,为中国海滨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控制外来物种入侵提供示范。

  除草“组合拳”,就是按顺序采用“围堤—刈割—水淹—晒地—定植—调水”,从植株到根系不给互花米草喘息之机:先垒砌半人高的梯形堤坝,将互花米草群落围住,割掉地上部分,放水淹死地下部分,再经过曝晒,种上芦苇。接下来,通过堤坝闸口控制淡水和海水的比例,让其适合芦苇茁壮成长,而不适合互花米草“卷土重来”。如此往复,试验的千亩滩涂湿地悄然变化,互花米草枯萎、掉落直至根部腐烂,再也无力返青,倒是齐人高的芦苇根根茁壮成长,连成一片片芦苇荡。

  治理区内生态环境显著优化

  通过一期、二期项目实施,捕鱼港区域修建了6715米长的土质简易围堰,形成了3000亩相对封闭,水位可调控的水鸟栖息地优化区域,取得了佳绩。

  ——成功控制了项目实施区域内的互花米草生长和扩张。通过水位调控和带水刈割,成功灭除了捕鱼港优化区内1100亩的互花米草,灭除率逾95%;在优化区北侧,1号和3号碳通量塔附近采用反复刈割法,控制了250亩互花米草的生长,使之成为鹭类、鸻鹬类的补充栖息地;在捕鱼港南部区域针对斑块状互花米草而采取的化学药剂治理基本完成,治理面积2000亩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复旦大学监测评估报告表明,使用化学药剂治理互花米草对底栖动物群落影响甚小。

  ——形成了3000亩环境相对封闭,水位可调控管理的优化区。3000亩区域内建成长近11千米,相互连通的骨干水系,营造了近18万平方米栖息环境,吸引众多迁徙过境的鸻鹬类和越冬的雁鸭类。在封闭区域外侧建成7500米长的外随塘侧河水系,作为潮汐来水“蓄水池”和优化区内侧引水水源地。同时,建成进排水系统对优化区水位进行调控管理,有利于区域内灌浆纳苗,保持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

  ——区内生态明显改善,鸟类种群数量显著增加。自捕鱼港优化区形成以来,保护区管理处会同复旦大学开展跟踪监测,从2011年7月下旬至2011年12月下旬在捕鱼港优化区进行了9次调查,记录到水鸟13732只次,分属7目11科38种。捕鱼港优化区内记录到的雁鸭类数量占同期保护区总数的65.88%,鸻鹬类数量则占到22.12%。捕鱼港优化区在夏季已成为部分夏候鸟繁殖的筑巢场地;在春季和秋季,为大量的鸻鹬类鸟类提供了高潮位停歇地;在冬季,捕鱼港优化区域吸引到了3000只以上的越冬雁鸭类栖息,水鸟补充栖息地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




撰稿:新民晚报记者 马亚宁

供图: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来源:新民晚报数字报 http://xmwb.xinmin.cn/xmwb/html/2014-12/31/content_41_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