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详细内容2
让候鸟有个“家”(绿色家园·探访国家自然保护区)
作者:人民日报    点击次数:8930    发布时间:2015-08-10      【字体:
 

栖息在保护区湿地中的须浮鸥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我国第三大岛——上海崇明岛最东端,面积241.55平方公里,是东北亚鹤类、东亚雁鸭类等鸟类迁徙路线的重点“驿站”,也是部分水鸟的重要越冬地。

  目前东滩已记录到的鸟类有29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白尾海雕4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黑脸琵鹭、小天鹅等35种,每年在东滩湿地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近百万只次。


  治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持续优化鸟类栖息地

  走在蜿蜒的木栈道上,两旁是一人多高的芦苇和菖蒲,间或一大片清亮的河水。稍远处,一个个“小岛”略高出水平面。风吹过,芦苇和菖蒲成片伏下头去,飒飒作响。天地间,与之应和的,只有远近错落的啁啾声,更显得环境空旷寂静。

  一只鸟儿从前方掠过,“须浮鸥。”肖卫锋说。记者忍不住问:“怎么看出来?”“哦,它飞行的姿势。”

  肖卫锋是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架起60倍的望远镜,肖卫锋调焦后,让过身子。记者低头看向镜头,不禁惊呼:太美了!近处,一只凤头悠游河上;背后芦苇丛中,一群须浮鸥上下飞舞。镜头中,水色格外清亮,芦苇青翠浓郁。

  “早几年,你根本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色。”肖卫锋说,“互花米草占满水面,湿地都固化了。”

  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规模最大、最为典型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之一,每年长江挟泥沙滚滚东流,在这里堆积,滩涂“日长夜大”。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加大固沙促淤力度,相关部门引进了互花米草。

  原生长于北美洲的互花米草,根系发达,具有较强的抗风消浪、保滩护岸、促淤造陆作用。然而,互花米草繁殖力强大,不断侵占本土植物的生存地,造成湿地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到鸟类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地面积。东滩互花米草面积最大时达2000多公顷。

  东滩保护区联合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高校,从2006年起,开展互花米草治理技术研究。2010年,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下,着手实施互花米草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在专家的帮助下,保护区创新推出“围、割、淹、晒、调、种”六大措施。

  示范项目设定范围为5250亩,以土堰围起,人工刈割互花米草外露枝干,再蓄水淹泡两三个月,沤烂其根系后,排水曝晒,斩草除根。然后,根据候鸟到来季节,调节水位高低,为鸟儿创造适宜环境。同时,大面积补种芦苇、海三棱藨草等“土著”植被,构建水系,恢复生态。

  三期工程结束后,原互花米草分布区被改造成生境复杂、食物丰富、栖息地优良的新湿地。改造以来,该区域共记录到水鸟71种5万余只次,比改造前明显增加。

  2013年起,东滩鸟类保护区又开始新的互花米草生态控制和鸟类栖息地优化项目。“这次实施面积达24平方公里,预定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肖卫锋指着远处,绿白相间的堰墙已围了起来,“到时候,东滩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貌将大大改善,前来东滩过境停歇或越冬的水鸟种群和数量可能大幅提升。”

  捕鸟人变成管护员,严格执法为鸟儿编织安全网

  金伟国是东滩保护区的护鸟名人,不仅因为他可用竹哨吹出30多种鸟鸣声,还因为他曾是一名捕鸟人。从小跟着爸爸下滩捉鸟,金伟国练就了吹鸟哨的本领。逼真的鸟哨,让鸟儿以为遇到了“伙伴”,欢喜飞来,结果被擒。

  1998年11月,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成立,2002年开始组织开展鸟类环志工作,抓住候鸟,套上特殊标志,用以研究候鸟的迁徙途径、活动规律。一开始,研究人员一天捕不到多少只鸟,有人想到了老金。听说是护鸟,老金一口答应。10多年来,老金帮助科研人员捕了2万余只候鸟,上了环志后放飞。

  非环志季节,老金就是一名管护站员工,每天巡视监管范围的人员、船只活动情况,监测鸟类的数量、状态。如果发现有放置违法网具或偷猎行为,他们将配合管理处进行执法。

  每年11月至来年4月,东滩候鸟活动频繁,偷猎等违法行为较为集中。保护区水域面积占60%,潮间带滩涂占40%,岸线长43公里,保护区执法人员紧盯每个区域,还根据偷猎高峰时段,在冬季开展“夜鹰行动”,在春季开展“春隼行动”,进行专项执法,为保护区的鸟类张开了一张张安全网。“这段时间从白天工作到黑夜,甚至连轴转,都是常事。”保护区管理处管护执法科副科长袁赛军表示。

  “冬季执法尤其辛苦。”袁赛军说。有时白天发现了可疑情况,执法人员会在夜幕降临时到达泥滩,躲藏在海草边,等待偷猎者出现。在空旷的海滩,顶着凛冽的海风,睁大眼睛盯着黑黜黜的现场,实在累了,席地而坐,屁股底下就是浸着水的淤泥。坐一整夜,经常一无所获。“我参加的夜间执法行动中,抓到偷猎者的比例大概才1/10。”袁赛军说。

  严格执法,有效遏止了破坏滩涂资源和自然环境、偷猎鸟类的现象。从2005年至今,保护区共查处案件15起,有6起案件因触犯刑法移送司法机关查处,极大地震慑了违法偷猎者。

  开展科普宣传,与社会公益组织携手合作

  送走一批学生,盛煜叶开始清理场地,用布蒙上标本柜台,“为了保持清洁,也防止阳光暴晒。”她说。收拾完,她拿起一只白眉鸫标本,“有些掉毛了,要修复一下。”

  80后的盛煜叶是保护区管理处环境教育中心工作人员。这天早上6点,她就带着崇明25名中小学生进行湿地探营,下地笼,抓小鱼、虾蟹,体验生物多样性,观察飞鸟,记录在册。回到基地教室,她指导孩子们扮演不同生物,用网绳相连,在游戏中体会生物链不可“断链”,提升生态环保意识。

  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建成,免费向公众普及湿地保护、迁徙鸟类及其栖息地保护等知识,策划开展了“我的东滩之旅——寄语东滩明信片活动”“市民观鸟”“水鸟认养和放飞爱心活动”等活动,让爱鸟护鸟理念深入人心。据不完全统计,东滩鸟类科普教育基地已迎来近80万人次游客参观访问。

  东滩鸟类保护区还积极探索社会公众参与保护区管理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等国际环保组织合作,实施志愿者之家、环境教育课程开发、保护区发展规划编制研究等项目,加强自然保护区各方面能力建设。

  前不久,东滩和大自然保护协会共同启动了东滩湿地“归去来栖”鸟类保护项目。大自然保护协会将在部分区域开展水鸟栖息地研究和优化保护管理,通过生态体验、自然教育和志愿者服务等公众参与方式,让公众更好地认识湿地,爱护鸟类,积极参与自然保护。“这是社会公益组织参与湿地和鸟类保护、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东滩鸟类保护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陆月星表示。


 转载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08月08日 09 版)作者:孙小静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5-08/08/nw.D110000renmrb_20150808_1-09.htm